鸭子浆膜炎又被称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的败血性传染病。

 
鸭子浆膜炎病症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鸭子浆膜炎又被称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的败血性传染病。
 

病症表现:

 
为精神沉郁,缩颈、嗜眠、嘴拱地,腿软,不愿走动,行动迟缓,共济失调,食欲减退或不思饮食。眼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常使两眼周围羽毛粘连脱落。鼻孔中也有分泌物,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部分雏鸭腹胀。死前有痉挛、摇头、背脖和伸腿呈角弓反张,抽搐而死。
 

发病原因:

 
环境卫生差、饲养密度高、通风不良等均可促发本病, 一般鸭浆膜炎,都是在这几种情况下发生的,而且发生的频率很大。
 
鸭子浆膜炎病症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控制和预防鸭子浆膜炎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

 

治疗方法:

 
常见的防治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在连续3-5天的饲料中加入0.1%-0.2%的磺胺类药物,或者加入0.05%的红霉素。另外,也可以通过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只鸭子每日10000国际单位)等方式进行治疗。这些药物的使用有助于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从而控制疾病的扩散。
 
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进行防治;例如,使用头孢噻呋钠和板蓝根进行注射治疗,每天1次,连续2-3天。同时,使用太妙菌素(标准剂量)进行治疗,每天2次,连续2-3天。此外,也可以选择使用鸭疫血清进行治疗。治疗时,对于15日龄以下的鸭子,每只注射1毫升,15日龄以上的鸭子,每只注射2毫升,隔日再重复一次。对于成鸭,每千克体重注射0.5毫升,每天1次,对于重症病例,可以连续使用2-3次。
 

疫苗预防:

 
此外,疫苗预防也是有效控制鸭子浆膜炎的一种方法。同时,配合环境检疫和消毒工作,可以有效地防止疫情的产生和鸭群疾病的传播。对于雏鸭来说,在8日龄时可以进行皮下注射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二联活菌苗,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鸭子浆膜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