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作物虫害一般在春、夏生长季节或高温、高湿、多雨时段为害严重,如各类螟虫、蚜虫、吸浆虫、地老虎等。秋季由于天气逐渐转凉,害虫处于幼虫期末端,大都开始老化,虫害的总体为害开始减轻,但不容忽视。

掌握害虫发生规律才能对应用药!
 

入冬后的虫害

入冬后虫害多开始以卵、蛹等虫态越冬或在土层中蛰伏,总体为害水平降低。一般在干旱年份或暖冬年份(次年)虫害发生较重,并且一些刺吸式口器害虫如稻飞虱在直接为害的同时还传播水稻病毒性病害,如稻纵矮缩病、凋萎型矮缩病、齿叶矮缩病等。 
 
无论害虫在某地一年发生几代,害虫自身都会有一定的发生规律,比如每年或每一代的为害高峰时间、产卵高峰和幼虫孵化高峰、活动习性等。比如早春小菜蛾发生的时候,产卵和孵化时间都比较整齐,第一次用药选在卵孵化初期,用氯虫苯甲酰胺、除虫脲等,这类药剂的药效发挥慢、但持效期长,对幼龄幼虫的防效好。
 
随着温度的回升,田间小菜蛾世代重叠加剧,同一块地里往往同时有卵、低龄幼虫、大龄幼虫等不同生育时期的虫态,此时用药最好本着以消灭数量最多的虫态为主,兼治其它虫态。如果田间幼虫数量多虫龄大,第一次用药最好用抗性最小的速效性新型杀虫剂,压制住虫口数量以后,再用普通杀虫剂。
 

检测虫害

田间可以通过诱集预测法和田间调查预测法。诱集预测法是利用害虫的趋性或其他习性等进行诱测的一种方法。如黑光灯诱集法、糖醋液诱集法、性诱法、杨树枝把诱集(棉铃虫等)等,根据诱集的害虫数量,可以直接预测当代害虫的历期和发生量。在诱集的总量中达到18%为始盛期、50%为高峰期、84%为盛末期。当害虫的发生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开始进行农药防治。
 
田间调查预测法是预测病虫害发生期和发生数量的一种常用方法。直接调查病虫害的虫口密度和病情指数,确定每个地块病虫害发生情况,在达到防治指标时进行农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