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殃勒是一种肉质灌木状小乔木,茎常三棱状,偶有四棱状并存,高可达3-5米,直径5-7厘米。其上部多分枝,棱脊薄而隆起,边缘具明显的三角状齿。火殃勒的肉质茎挺拔,顶部浓密的叶子像皮革一样坚韧,四季常青。花序单生于叶腋,总苞宽钟状,雄花多数,雌花一枚,花柱分离,柱头2浅裂。蒴果三棱状扁球形,成熟后三裂,种子近球状,平滑。

火殃勒原产于印度,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包括孟加拉、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东帝汶和越南等地。在中国,火殃勒南北方均有栽培,南方常作绿篱,并有逸为野生现象,北方多于温室栽培。火殃勒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但耐旱,宜排水良好、疏松的沙土。生长适温度为25-35℃,冬季越冬温度不得低于7℃,否则易受冻害,茎节容易腐烂。

火殃勒-一种兼具观赏与药用价值的神奇植物

火殃勒的多样作用

1.观赏价值火殃勒的肉质茎和顶部浓密的叶子,四季常青,形态独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中,火殃勒常被用作绿篱或盆栽,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份自然的韵味。

2.药用价值火殃勒全株入药,具有散瘀消炎、清热解毒之效。茎、叶可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疟疾、跌打肿痛等症状。其液汁则有泻下逐水、止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及皮癣。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火殃勒的液汁有毒,不能入眼,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防止发生不良反应。

3.生态价值火殃勒作为一种肉质灌木,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能够在干旱、贫瘠的环境中生长。它的根系发达,能够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